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新聞】2014臺南月津燈會點燈

2014/01/26【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2014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擴大舉辦「月津港燈節」,展出期間由20天延長至37天,台南月津燈會點燈1/25日晚上19時點於南市鹽水月津港舉行點燈儀式,由臺南市長賴清德、臺南市議長賴美惠、文化局長葉澤山、立委陳亭妃等人共同啟燈儀式。

向來好口碑的「月津港燈節」,讓觀賞人次由2012年的15萬增加至2013年的20萬,成為臺灣十大燈會之一。臺南市長賴清德表示,臺南燈會與一般其他的燈會是不一樣的,他是以台南文化意象為主題,利用地景、造景,並結合藝術創作的燈會,與其他縣市由中央補助的燈會是不一樣的,此燈會是以台南的歷史為背景,並與國際文創團體共同結合來呈現出不一樣的燈會,今年有22件外國的作品,把歷史的台灣第四大港月津港,點綴得燦爛非凡。


臺南鹿耳社區發展協會專案經理暨亞登民俗文化工作室總監蔡登進受台南市文化發展科邀請,也參加此次點燈活動,蔡登進表示,臺南月津燈會啟燈後,台南市長賴清德在文化局長葉澤山的陪伴下,巡視了整個展場,民眾紛紛向賴市長問候、拜年,並且要求合照,市長來者不拒,且頻頻問民眾,燈會好看嗎?民眾回答非常好看,比去年更棒更好,賴市長則向市民說「歡迎大家多多來賞燈」。

臺南真有春,從農曆年前亮麗熱鬧到初春,2014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於農曆春節期間盛大舉行的的「月津港燈節」,今年與以往幾年不同,主題燈景裝置也從10處倍增至22處,將以鹽水豐厚的歷史人文背景與月津港周邊的水域環境,創造出令人驚豔的獨特燈節意象,燈會邀請眾多國內外知名藝術家與團隊創作,範圍不僅遍佈月津港水域,也涵蓋周邊社區,包括臺南市鹽水區橋南老街、北帝殿前、永成戲院、一銀巷、王爺廟巷等,讓整個台南市鹽水小鎮在藝術作品的巧思詮釋中,帶給人們對於生活更多的想像與驚嘆,更點亮未來光華。

2014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月津港燈節」非常用心,為了讓民眾能親身體會鹽水的好山、好水、好文化與好生活,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以「鹽水上河圖」為創意主軸,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創作各種與河、與環境、與鹽水人、與在地文化結合的各式燈景藝術作品。民眾穿梭於水岸、巷弄之間,不僅欣賞到美麗幻化的燈景作品,從中體會台南市鹽水的精緻生活文化,自己更參與其中,成了這整幅如詩畫面中的一個角色,讓空間、藝術創作、觀賞者共同形成一幅美麗的動態「鹽水上河圖」。

您可能不知道「月津港」魅力?早年商賈雲集的鼎盛時期,擁有新月狀溪灣「月津港」的鹽水,曾為嘉南地區最重要農產集散地,此地曾經留下許多精緻的建築,像是知名的木結構八角樓,以及許多華麗的巴洛克式樓房,而台南市鹽水清幽的小巷,如畫蜿蜒的古橋流水、典雅的廟宇,更讓此地成為當年漢詩社最盛城鎮之一,處處吟詩聚會,諸多優異作品,仍流傳於世喔。

2014年「月津港燈節」的主燈是位於臺南市鹽水區水月橋對岸邊的「日光域」,由近年備受注目的藝術創作團隊「豪華朗機工」創作的,此作品收集臺南地區廢棄戶外燈具為主要材料,以環保永續的LED燈為光源,巨形的球體主燈依偎在急水溪畔一顆大樹與一群三合院旁,由水月橋方向望去,是最完美的小橋流水人家構圖,藝術團隊並以電腦程式發展出獨特的明滅規律,彷彿有機的天體般呼吸著,使其白天和夜晚各具不同風景,具有突破時空限制、讓府城盛景永續之寓意。

以臺灣本土元素走紅國際的藝術家李明則,亦將在北帝殿前以皮影戲元素創作「獻北帝神戲」,呈現鹽水廟口生活縮影。他還會在永成戲院中創作「月世界」,則創造出古人吟詩望月的氛圍。而定居香港的新加坡籍攝影藝術家鄭瑋玲,在一銀巷裝置的作品「在鹽水的日子」,是她花費許多時間,自己深入走訪台南市鹽水地區文化,並融入當地民眾生活後,以巨型燈箱呈現鹽水人的家庭與人生縮影。

此外,2014年「月津港燈節」水面上還有日本藝術家水谷篤司的巨大荷包蛋「正月見」(「月見」為日文雞蛋之意,取其諧意趣味)、陳冠宏、陳麗如、陳映竹共同創作,例如禮物般的「津喜盒」,任大賢在水面上以線條搭建出的趣味家具「上河饗宴」等等,會令人感到驚喜有趣,這創作日夜皆能欣賞的作品,您在欣賞此處情景時,也別忽略岸邊樹叢、草地或自行車道,發想自鹽水「賽鴿笭」活動的「竹火之道」(CosmoC 沁弦設計創作),或是藏身其間的「石龍子迎春」(許自貴創作)、「月津天燈」(徐揚聰創作)、水母造型的「海月之空」(楊春森創作)等,都有待您來細細品味、發掘文化之美讚!

認識月津(鹽水)
1.月津是台南市鹽水的舊名,鹽水是台南市創建最古老之都市,也是台灣最古老鄉鎮之一。
2.溯自顏思齊、鄭芝龍據台時,由大陸漁民移民此間,地名稱為「大龜肉庄」,有海水灌入形成天然內港,與安平、鹿港齊名,並立為三大商港。斯時由大陸航來此地的商人,自大陸湄洲島嶼迎來一尊湄洲小媽祖,即現在護庇宮之開基三媽。
3.明末永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鄭成功兩大部隊,率眾擇居於內港栗仔寺(現今朝琴路牛墟附近)寓兵於農,企圖復明,一時陸海航運暢通。
4.至康熙七年,台澎兵備道視察,咸認該地屬鯉魚穴,乃倡建武廟,奉祀關聖帝君,同時,將早年呼稱「大龜肉庄」的地名改稱為「大奎壁庄」。
5.「大奎壁庄」的北方為八掌溪出口,名為井水港 (即現今鹽水鎮之井水里)南方係急水溪支流河口,因注入的海水帶有鹽分,故呼稱為鹽水港,昔時嘉南地區均以此為歷史文化、政治、經濟、交通、軍事發祥 中心,人稱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岬(萬華)四月津 (鹽水)足見名不虛傳,日政府敷設縱貫鐵道時,擬經鹽水通過,在鹽水設車站,奈何當時地方人士,名流仕紳迷信風水地理,恐怕斬斷地龍,影響地方繁盛!
引用   http://www.twpowernews.com/home/news_pagein.php?iType=1008&n_id=4806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