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新聞】「府城光彩繡莊」林婕瑀創新「映縷門」 結合府城現代刺繡藝術

2014/03/21【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國寶級74歲府城繡才林玉泉老師傅,在民46年(16歲)那年,奉父親之命,一頭栽入女紅的行列,在當時台灣第一代繡莊的福州師傅旗下的誠福(百福)繡莊學習刺繡,歷經三年四個月沒薪水學徒才出師,由於林玉泉老師傅父親是當地廟宇委員,從小告誡說「不要吃公家飯,要他去創業」,回憶起當學徒,要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5小時以上,連睡覺都在工作檯桌上,能上床睡好覺,是苛求難為一件事,而後,林玉泉老師傅在現在的台北迪化街、民生西路等附近繡莊工作,各工作5至6年,才回家鄉台南創業至今。

30年次林玉泉老師傅不僅是「府城光彩繡莊」的創辦人,也是台南市文化古蹟導覽解說發展協會理事長、台南市刺繡商業公會理事,也進行刺繡教學或與大學搭配學程授課,並參加台南傳統藝術學會、台南市藝術家協會、台南市無形文化協會相關藝術等12個社團協會,對宣揚刺繡文化的熱情上,在他身上是體現無遺。林玉泉表示,十五年前「府城光彩繡莊」以宗教、藝術文化為主導,在8年前,女兒回台南後,才開始創新,期盼兒女能傳承此傳統刺繡行業。

府城光彩國際執行總監林婕瑀表示,過去「府城光彩繡莊」生產95%以上,都以宗教祭祀之用為主,包括八仙彩、棹裙、絳衣、五封旗、頭旗等,近幾年來的作品,逐漸融入府城生活點滴的圖像,像是以古蹟為主題的繡圖,包括八家將、安平劍獅、孔廟、億載金城、赤崁樓等,以府城古蹟或色彩作為刺繡主題,且多以純手工搭配電繡來製作。

林婕瑀表示,目前「府城光彩繡莊」有三位國寶級師傅,除林玉泉老師傅父親及母親外,還有阿姨黃百凉,看著從事傳統刺繡業,將近一甲子的父親,年紀逐漸的老邁,刺繡市場逐漸的被分瓜、凋零與萎縮,父親雖有一身的好工藝,卻也要常常擔心是否就要這樣吹起熄燈號?因為傳統刺繡太美了,這門藝術本就應與宗教無關,卻自古以來,一直被廣泛應用在宗教相關商品上,刺繡是國粹,應該用於我們藝術品上,因此,她才在101年開始籌劃要自創「映縷門」品牌,走自己的樣式,換個方式來傳承。

林婕瑀指出,一般而言,刺繡的技法可分為「平面繡法」與「立體刺繡」二種,兩者可交互使用。「平面繡」是刺繡中最主要的一種繡法又稱「緞面繡」、「齊針繡」,因為繡紋,具有如光潔緞面般的效果,所以稱為緞面繡,它的繡法是在圖案的輪廓內,均勻繡以緊密的絲線,直到繡滿輪廓內的整個繡面。「緞面繡」的特色是針腳平行排列、整齊均勻,不露地,不重疊。其針法又可細分為:齊針、直平針、橫平針、斜平針、人字針等。在處理大面積的紋飾時,多先用緞面繡打底後,再加繡其他針法,一般用來繡花、葉等圖案。所謂立體繡法,是將棉花依圖樣鋪蓋在布上,再用金、銀等5色蒼線,細密地縫合固定,如此一來,圖案將有立體起伏的變化,使人物或動物的圖案更加栩栩如生。

林婕瑀指出,多年前,因緣際會與「產、官、學、研」接觸,在在的資訊顯現了多元化的需求,也激起了好多構想,從那時刻起,開始傳統刺繡不再只專用在宗教性的藝術品上,「映縷門」將重新詮釋傳統刺繡,它是一種文化符號,它是一個可以不分宗教、區域、族群與客群的,「府城光彩繡莊」的「映縷門」代表生活用品上,皆可見的傳統刺繡的藝術品。

3月19日專訪這天,現場來了許多日本來台旅遊脫隊的數位阿媽,紛紛搶購林老師傅手工刺繡畫,才十多分鐘,猶如蝗蟲過境,每人至少買一件手工刺繡畫,林婕瑀也告訴小編,連台南市長賴清德也常向林老師傅採購手工刺繡,送給日本貴賓,就可以驗證林婕瑀「映縷門」導向,已經跨在國際上,「府城光彩繡莊」的刺繡,連日本觀光客也是很喜歡收藏而購買。

「府城光彩繡莊」繡才林玉泉老師傅口述平面綉或立體彩繡製作過程:
畫樣→
上繃→
作人物臉部→
以疊繡做浮凸效果(鋪棉花或塞保利龍)→
縫金蔥線或金蔥布→
繡花及裝飾背景→
上漿並曬乾→
落繃→
在繡地上鑲亮片或小圓鏡→
加花邊→
縫裡布→
加流蘇→
完成

「府城光彩繡莊」的「映縷門」包款的材質運用方面,除了具有防震效果之材質外,還適當的轉化傳統手工刺繡元素,讓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刺繡文創品,每件包款限量生產,收藏請把握時間!

「府城光彩繡莊」
將照相、插畫、刺繡等新舊元素,並加以結合,推出「映縷門」設計品牌
執行總監林婕瑀 0911-781115
.地址:臺南市永福路2段186-3號
.電話:06-2226208
.傳真:06-2226319
.營業項目:刺繡(八仙彩、棹裙、絳衣、五封旗、頭旗等)

沒有留言: